赵无极 大师仙逝 ---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
  • 杭州故居 1947 65x81cm 布面油画
  • 静物:苹果 1935 46x61cm
  • 妹妹肖像(我妹妹)1947-100x81cm
  • 女人与狗-1947-127x96cm-布面油画
  • 坐着的女子或吾妻-1948-100x81cm-布面油画
  • 1964年1月24日
  • 巴黎圣母院-1951
  • 大教堂及周围景色-1952-1953
  • 静物:花瓶、茶壶、玻璃杯和水果-1953
  • 柠檬-1949-1950
  • 穿过表象-1956
  • 河-1956
  • 绘画-1957
  • 绘画-1958
  • 向爱德加·瓦莱斯致敬-1964
  • 1975年3月5日-1985年1月7日
  • 1983年6月1日
  • 1986年9月20日
  • 双联画,1983年3月10日
  • 向马蒂斯致敬之一-1986
  • 1991年6月22日
  • 1991年8月6日
  • 1994年4月26日-8月26日
  • 1997年8月1日
  • 1998年7月27日,火灰

从这几张数轴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赵无极的作品从面市伊始便很受市场欢迎,这其中除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与赵无极作品买家遍布世界各地,所形成的"国际盘"的支持不无关系。赵无极1948年来到巴黎,市场便开始从这里起步,从50年代开始,法国多家画廊便开始主推赵无极,展览遍布美国、瑞士和英国。到70年代末,赵无极已经成为法国最杰出的亚洲艺术家,作品为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收藏,代理画廊遍布欧美各处。"国际盘"的形成,为赵无极作品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赵无极的作品开始出现在拍卖场上,但到1996年市价都表现平平,到1997年开始有所突破。20世界90年代初期。台湾艺术市场进入繁荣期,台湾成为华人世界里西画艺术品的交易中心,这短时间里创下了诸多赵无极作品的高价成交记录。赵无极作品真正一飞冲天是在2005年之后,开始不断的突破千万。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中赵无极作品突破千万元人民币,改变了其高价作品集中在海外的现状,也说明相当一部分内地买家接受了赵无极。在赵无极去世之后,众多行业内人士分析其作品有望过亿,将成为艺术市场的下一个"标杆"。 数据来源:孔达达《赵无极报告》